習主席在2021年春季學期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青年干部培訓班開班式上發表重要講話時強調,年輕干部要接過艱苦奮斗的接力棒,以一往無前的奮斗姿態和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勇挑重擔、苦干實干,在新時代新征程中留下許黨報國的奮斗足跡。作為強軍事業生力軍的廣大青年官兵,更應努力當好艱苦奮斗“接棒人”,傳承我黨我軍優良傳統,矢志奮斗謀打贏,更好地完成黨和人民賦予的使命任務。
艱苦奮斗既是我們黨的政治本色,也是我軍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人民軍隊是靠艱苦奮斗起家的,也是靠艱苦奮斗不斷發展壯大的。回顧中國革命的歷程,就是一部用鮮血和汗水書寫的艱苦奮斗史。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憑著堅不可摧的理想信念和不畏艱險的堅強意志,我們黨領導人民軍隊點燃了革命的星星之火,并在全國形成燎原之勢。抗日戰爭時期,面對敵人的分割包圍和經濟封鎖,陜甘寧邊區軍民自己動手,開展轟轟烈烈的大生產運動,使原本亂石遍地、雜草叢生的南泥灣,變成了“到處是莊稼、遍地是牛羊”的陜北好江南。在長期革命實踐中培育的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等,是人民軍隊艱苦奮斗風貌的生動寫照。歷史告訴我們,奪取全國解放的勝利,離不開艱苦奮斗;建設社會主義新中國,更需要有艱苦奮斗精神。新中國成立以來形成的雷鋒精神、好八連精神、喀喇昆侖精神等,就是人民軍隊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繼承和發揚艱苦奮斗傳統的集中體現。進入新時代,隨著我軍職能使命的拓展,我們面臨的任務更加艱巨復雜。抗洪搶險、抗震救災、反恐維穩、國際維和等,是當前我軍任務“字典”里的常見詞。面對新使命新任務的考驗,青年官兵要自覺將艱苦奮斗精神融入血脈,轉化成練兵備戰的強大動力,確保以優異成績完成答卷。
接過艱苦奮斗的接力棒,前提是不畏苦。“苦難對于天才是一塊墊腳石,對能干的人是一筆財富,對弱者是一個萬丈深淵。”艱苦的磨煉是成才的極好途徑。有人說未來戰爭不是急行軍、拼刺刀的傳統戰爭,而是拼知識、拼信息的高技術戰爭。但是,無論戰爭的信息化程度有多高,戰爭的樣式怎么變化,決定戰爭勝負的始終是人,“當得起兵就要吃得了苦”仍然是一個硬道理。青年官兵要想成才,就要把吃苦當成“吃補”,勇于到環境艱苦、困難多的地方和崗位去磨礪品性、錘煉本領,做到與苦為伍、以苦為榮、以苦為樂。要堅信每吃一次苦都是能力的積累,都會距離成功的目標又近一步。投身強國強軍事業,應對嚴峻復雜的現實考驗,迫切需要青年官兵從思想水平到能力素質都跟上強軍步伐,吃更多的學習之苦、訓練之苦、鉆研之苦,如此才能勝任崗位需求、實現人生價值。
接過艱苦奮斗的接力棒,關鍵在于奮斗。毛澤東曾指出,“共產黨就是要奮斗”“做革命工作,就要奮斗。一萬年以后,也要奮斗”。黨的十八大以來,習主席反復告誡我們:“天上不會掉餡餅,努力奮斗才能夢想成真”“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新時代是奮斗者的時代”……這既是對全國人民的激勵鞭策,也是對全軍將士的殷切期盼。要實現黨在新時代的強軍目標,需要廣大青年官兵始終保持昂揚奮進的精神狀態,在各種困難和艱險面前永不退縮、銳意進取、埋頭苦干、不懈奮斗。面對建設發展中的矛盾問題,青年官兵要少當“清談客”,多做“實干家”,主動適應時代之變、改革之變、戰爭之變,做到真抓實干、真訓實練、真打實備,用永不懈怠的奮斗精神錘煉打贏本領,用百折不撓的戰斗意志闖關奪隘,努力用汗水澆灌成長之路、用奮進譜寫青春之歌。
(作者單位:無錫聯勤保障中心某部)